ROHS2.0檢測儀用于驗證電子電氣產品是否符合歐盟RoHS 2.0指令(2011/65/EU)及其修訂案,重點檢測鉛(Pb)、鎘(Cd)、汞(Hg)、六價鉻(Cr??)、多溴聯苯(PBBs)、多溴二苯醚(PBDEs)以及新增的四種鄰苯二甲酸酯(DEHP、BBP、DBP、DIBP)。其操作需嚴格遵循標準化流程,以確保結果準確且具備法律效力。
第一步:樣品制備——確保代表性與均一性?
樣品需從待測產品中選取關鍵部位(如塑料外殼、電路板焊點、金屬連接器),避免僅測試表面裝飾層。對于不均勻材料(如復合塑料、合金),需通過切割、研磨或壓片處理:
塑料樣品:若表面有涂層(如油漆),需用砂紙打磨至基材暴露;塊狀塑料需切成薄片(厚度<5mm)或壓成餅狀(密度均勻)。
金屬樣品:去除氧化層(如用砂紙拋光),確保測試面平整;焊接點需單獨取樣,避免焊錫與基材混淆。
液體或粉末樣品:需密封保存以防揮發或污染,測試時取適量置于專用樣品杯中。
第二步:儀器預熱與校準——穩定檢測基礎?
開機后,啟動X射線管預熱(通常15-30分鐘),待儀器達到穩定狀態。使用標準參考物質(如含已知濃度鉛/鎘/鄰苯的認證樣品)進行校準:
能量校準:確保探測器能準確識別各元素特征X射線的能量(如鉛Kα線72.8keV)。
強度校準:通過標準樣品調整各元素的響應曲線,保證測量值與真實值偏差<5%。

第三步:參數設置與檢測——匹配目標物質?
根據待測物質類型設置檢測條件:
對于傳統ROHS六項(鉛/鎘/汞/六價鉻/PBBs/PBDEs):優先檢測重金屬(鉛/鎘/汞),設置測試時間200-300秒(確保計數率穩定);六價鉻需通過化學提取(如堿性溶液消解)后檢測,部分儀器需搭配紫外分光光度計輔助。
對于新增鄰苯二甲酸酯(ROHS 2.0新增項):采用熱裂解-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Py-GC-MS)模塊?或紅外光譜法?,需將樣品加熱至高溫(如300-600℃)使鄰苯釋放,再通過氣體分離與質譜識別。
第四步:數據采集與分析——精準識別與計算?
儀器自動采集特征X射線信號,軟件生成能譜圖并匹配元素峰位:
識別目標元素(如鉛的72.8keV峰、鎘的23.1keV峰、鄰苯的特征碎片離子)。
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含量(單位:ppm或%),并與ROHS 2.0限值對比(如鉛≤0.1%、鄰苯≤0.1%)。
第五步:報告生成與存檔——合規性證明?
檢測完成后,系統自動生成包含以下內容的數據報告:樣品信息(名稱/型號/批次)、檢測日期、儀器型號與校準狀態、各元素含量值、是否達標結論。報告需由操作人員簽字,并保存原始能譜圖與校準記錄,以備市場監管或客戶審核。
通過嚴格遵循上述流程,ROHS2.0檢測儀可高效、準確地驗證產品合規性,幫助企業規避貿易風險,同時為環保法規的執行提供技術支撐。